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以淡泊名利、不拘礼法著称,其中有一位却两次应诏出仕,后来位列三公。他举荐朋友做官,竟收到了一封名传千古的绝交书,在当时引起巨大反响。他就是“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晋书》和《世说新语》里,详尽记载了他的生平及轶事典故。
山涛(205年—283年),字巨源,山涛家中贫困,但“少有器量,介然不群”,喜好老庄。他与名士嵇康、吕安为友,后又遇到阮籍,成为“竹林之交”。
山涛出仕之前,家徒四壁,但他和妻子韩氏的感情很好,韩氏从来没对他有过怨言。有一天,山涛对妻子说:“你暂且忍一忍如今的饥寒,我日后定当位列三公,只是不知到时候你是否做得来三公夫人哩!”“堪公夫人”一语即源于此。后来,山涛历任侍中、吏部尚书、太子少傅、左仆射等职,封新沓伯、位列三公,但仍坚持节俭,不养婢妾,并将俸禄赏赐都散给亲戚故人。
山涛四十岁才做了郡主簿,后一路高升。在调离尚书吏部郎岗位时,他推荐嵇康接替自己。嵇康断然拒绝,并给他回了篇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嘲讽他追名逐利,离“竹林”越来越远。后嵇康遭难,山涛数次上书求情,未被批准。在临刑前,嵇康把儿子嵇绍托付给山涛,对他说:“巨源在,汝不孤矣。”成语“嵇绍不孤”常用来形容托子之谊。山涛与嵇康这种“既绝交又深交”的关系,史学家多数理解为“志向不同,情谊深厚”。 嵇康崇尚自然,选择了独善其身;而山涛胸有韬略、适时出仕,选择了兼济天下。
关于山涛为官,史书中载有这样一个故事:县令袁毅官瘾很大,为求升迁,贿赂公卿,许多人都接受了他的礼物。当袁毅得知山涛是吏部尚书,掌管着官吏的任免、考核时,就往山涛家里送了“丝百斤”。山涛不想收礼,但又不愿让人觉得自己与众不同,“乃受之”,但命人悬之梁上,并不用它。后来,袁毅的事被揭发,朝廷“案验众官”,凡受贿的人都被检举,纷纷落马,唯山涛“取丝付吏,积年尘埃,印封如初”,得以顺利过关,并赢得了“悬丝尚书”之美誉。
山涛高洁的操守源于自律,那时的名士以喝酒为旷达之举,常常饮酒过量,刘伶就是典型的例子。听说山涛喝酒八斗以上就会醉,晋武帝司马炎想试他的酒量,一次准备了八斗酒让他喝,暗地里却偷偷加酒,但山涛饮到八斗的时候,就坚决不喝了。
山涛为官三十多年,选贤任能,从不徇私舞弊。每选用官吏,都要对候选人亲作评论,供朝廷参考,并将荐拔上奏的人列名成册,时称《山公启事》。山涛任职冀州刺史时,当地风俗鄙薄,无推贤荐才之风。山涛鉴别选拔隐逸之士,寻访贤人,表彰或任命三十多人,都显名于当世。
太康四年(283年),山涛去世,终年七十九岁。去世时,“旧宅第仅有屋十间,但子孙众多,容纳不下。”若说山涛出仕是为了功名利禄,物质条件又何至于此?同为“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曾盛赞山涛:“如璞玉浑金,人皆钦其宝,莫知名其器。”成语“璞玉浑金”说的就是山涛。官修正史《晋书》这样评价山涛:“若夫居官以洁其务,欲以启天下之方,事亲以终其身,将以劝天下之俗,非山公之具美,其孰能与于此者哉!”
作者:马志强 闫高炯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往期内容】
11973【法史故事】命案中的隐情:清代“拒奸勿论”案件再探
11957【以案释法】中专学历冒充硕士入职5个月,公司能告员工退钱吗?
11955【以案释法】丈夫博士毕业想离婚,妻子要求家务补偿!判了
11761【法史故事】古人破案之道:从“银钗探毒法”到“饭团验毒法”
11745【法史故事】易放难收:晚清央地法权之争——以就地正法为例
11723【法史故事】从《清明集》的两案看南宋判官对证据制度
11709【法史故事】冲突与协调:近代中国传染病防控执法中的逻辑张力
11692【法史故事】海丝应无恙:明清海事司法保障中外贸易的实证研究
凡本平台发布的内容,版权均属于滦南融媒,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已经本台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滦南融媒。违反上述声明者,本台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