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京津冀三地交通运输执法部门在省界重点服务区首次开展跨区域联合VR普法活动,近千名群众参与体验。

法律条文“动”起来了,普法课堂也能“随身携带”。今年以来,河北省交通运输综合执法监督局创新性推出“VR普法”新模式,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把法治宣传送到高速公路收费站、服务区、货运企业甚至田间地头,打造“指尖上的普法课堂”,推动普法工作从“广覆盖”向“深渗透”迈进。截至目前,已有近10万名群众参与体验,法律普及率从31%大幅提升至87%。
在行政处罚决定书上,一个小小的VR普法二维码引人注目。当事人只需轻松一扫,就能通过文字、音频、视频等形式,直观了解超限超载、非法营运等违法行为的法律后果与处罚标准。此外,执法证中还嵌入NFC芯片,群众轻轻一碰,就能观看VR普法内容,原本抽象的法律条文变得“看得见、听得懂、记得住”。


针对企业需求,执法部门主动“送法入企”,提供“VR普法+法律咨询”一站式服务,并运用“活码”技术实时更新法规内容,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此外,河北还针对农民、企业员工、游客等不同群体,开展定制化普法,深入田间地头、企业园区和旅游景区,用VR技术全景展示违法行为危害,实现“一类群体一套方案”。(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耿建扩、陈元秋 通讯员 李保健)
来源:光明日报
凡本平台发布的内容,版权均属于滦南融媒,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已经本台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滦南融媒。违反上述声明者,本台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冀时】潮起渤海湾·新质生产力的力量 | 一度电,一滴油,一条绿色新赛道
【光明日报】河北:“VR普法”让法治宣传“活”起来
【经济半小时】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实践:小小箱包 破卷焕新
河北滦南:农旅绘新卷 产业助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