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县扒齿港镇后营村鸵鸟养殖场里,30多只近2米高、平均体重超100公斤的鸵鸟悠然踱步,养殖户王秀瑞投喂时,这些“大块头”便主动靠近等待进食。
一次偶然机会,王秀瑞从网络了解到鸵鸟抗病性强、食性广、养殖效益多元的特点,于是决定引进种鸟开启特色养殖。
鸵鸟养殖产业链收益点丰富,综合效益显著优于传统养殖。鸵鸟蛋个头大,优质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含量高,营养价值是普通鸡蛋的3倍,蛋壳可加工成工艺品,单枚鸵鸟蛋售价超100元;鸵鸟毛每年春秋两季采收,干毛收购价每公斤2600元,湿毛每公斤1600元,属可再生收益来源。此外,鸵鸟寿命达70年,产蛋期20年,优质种鸟可延长产蛋周期,年老鸵鸟还能转向肉食市场,单只年收益3500至4000元,是名副其实的“长效产业”。
在王秀瑞带动下,扒齿港镇越来越多农户关注鸵鸟养殖,他也在优化种群结构、提升产蛋率与羽毛质量的同时,为农户提供种苗和技术支持。如今,特色鸵鸟养殖正成为助力乡村振兴、带动农民增收的“金钥匙”。
来源:滦南融媒时政部
凡本平台发布的内容,版权均属于滦南融媒,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已经本台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滦南融媒。违反上述声明者,本台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文明标兵顾素春:用服务践初心 以笔墨润乡土
特色鸵鸟养殖成扒齿港镇农民增收新路径
【冀云】百姓看联播 | 可信数据是个啥?数博会上找答案
【新华网】“魅力河北”闪耀纽约时代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