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滦南
国际反家暴 | 远离家庭暴力,勇敢说“不”!
阅读

11月25日是联合国确立的“国际消除家庭暴力日”,也被称为“国际反家庭暴力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于2015年1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2016年3月1日起施行。近年来。“家暴”一词频频见诸新闻,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

家暴只有“零”和“无数次”的区别,家暴的原因有哪些?有几种类型?怎样摆脱伤害?

...

为了帮助大家有效避免家暴带来的侵害,本文,小编将继续带您解读关于家暴的内容,一定要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一、暴的特点

1、家庭性。

家庭性是指暴力行为发生在具有血缘关系和婚姻关系的家庭成员之间。

目前,家庭暴力事件中,绝大多数施暴者是男性,受害者是女性。

家庭性是家庭暴力犯罪和其他暴力犯罪的基本区别。

正是家庭成员之间的血缘关系和婚姻关系,使得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行为具有隐蔽特点,也使得人们对家庭暴力的态度不同于其他暴力行为。


2、隐蔽性。

大多数受害人认为,家庭暴力系个人隐私,“家丑不可外扬”,如果反映到司法机关,会使家庭矛盾激化,影响婚姻和家庭稳定,因而受害者大多采取隐忍态度。


3、持久性。

由于受害者对家庭暴力无力反抗或不愿公开,导致施暴者更加为所欲为,长时间、屡次对受害者施暴。

二、家暴产生的原因

1、历史方面。

443.jpg

受封建传统观念影响,相当数量受害妇女还存在“男尊女卑”、“夫权”等观念,认为自己完全“附属”于丈夫,甘于逆来顺受、委曲救全,因此,助长了丈夫的施暴行为。

2、经济方面。

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家庭分工模式,导致部分妇女经济不独立,没有经济地位,特别是农村妇女、城镇下岗妇女、因怀孕安胎或其它身体原因等暂时失业的妇女、因无人帮忙照顾年幼的孩子们不得不辞职全职在家带娃的妇女等,在经济上,对丈夫有强大的“依附性”,得不到婆家、丈夫的充分理解和尊重,迫使其长期忍受家庭暴力的侵害。

3、思想方面。

在社会转型期,部分男性受各种腐朽思想影响,“这山望着那山高”,贪图享受、片面追求金钱和美色,老拿“别人家”的“家业”、妻子儿女,和自己家“作比较”,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自卑又自负,逐渐变得家庭责任感缺失、不思进取、自私、暴戾,由此导致的家庭暴力就成为达到离婚的重要手段。

4、素质方面。

(1)部分女性不同程度存在文化低,性情过于软弱,法制观念淡薄等问题,不知如何寻求法律保护,缺乏自我保护能力。

(2)部分男性品质低劣:情商低下,好吹嘘、和人酗酒,沉迷赌博,且“大男子主义”极强,“空有当宰相的心,却没有宰相的肚量”,不喜妻子及家人的管教”,酒后耍“酒疯”、耍混,污言秽语辱骂他人,对妻子儿女甚至长辈等,大打出手,事后自己完全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导致妻子儿女等,频频吃“哑巴亏”。

5、社会方面。

社会控制乏力是导致家庭暴力升级的重要原因,表现为调解家庭矛盾、家庭纠纷的社会调节机制不健全,大部分人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侥幸心理,当知道身边的“别人家”有家庭暴力现象时,“不想管”,甚至因怕无端招惹是非、“费力不讨好”、“管闲事、落不是”而“不敢管”。

6.家庭方面特别是在人口众多的农村大家庭)。

(1)整个大家庭,缺乏正义、正直的气氛,更缺乏正直、善良、正义、明事理的人,特别是缺乏有以上特质”、关键时候能“镇得住茬儿”的长辈,导致晚辈们发生家庭暴力事件时,不能及时、有效地对其震慑和制止。

(2)婆媳关系、姑嫂关系、妯娌关系等紧张,施暴男、“妈宝男”,多有一个共同点——人格不健全、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缺乏甄别能力,且“耳根子软”、听风就是雨,在日常生活中,容易轻易、片面听取“三观不正”的家人(父母、兄弟姐妹、嫂子、弟妹等)对妻子的”控诉“,不容妻子解释,只为了顾全自己的“面子”,便不由分说对妻子、儿女大打出手。

(3)因妻子始终未给家庭添“一男半女”、从未给家庭“开枝散叶”,甚至从未生出男孩等原因,遭婆家嫌弃,公婆、姑嫂等,撺掇男子“休妻另娶”,男子左右为难,逐渐转化为暴力,以暴力行为发泄在妻子身上。

三、家暴的类型

1、身体暴力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家暴形式,同时也是最严重的一种。身体暴力通常表现为,施暴者对受害者身体各部位施加攻击的行为,例如:拳打脚踢、打耳光、揪头发,甚至是用刀扎、皮带抽打或烟头烫等。如果女性正是遭受这样的家暴,建议暂时分居,情况严重者可以向法院起诉。先保护好自己,才想办法如何拯救婚姻。


2、性暴力

性暴力比较隐蔽,而受害者也需要相当大的勇气才能揭发施暴者的家暴行为。因此,通常性暴力不容易被发现,让受害者饱受身体和精神上的伤害。

性暴力是指在对方表示不同意的时候,用暴力手段威胁对方发生性关系,或残害对方的性器官等性侵犯行为。如果遭遇这种类型的家暴,建议女性要跟丈夫做一个深层次的长谈,经过沟通了解之后他依然是往日的作风,那么就要勇敢地站出来,向法院、心态专家或情感咨询师寻求帮助。


3、精神暴力

473.jpg

这是最为隐蔽的一种暴力方式,甚至受害者深受对方的精神折磨,也不知道自己正在被家暴。

精神暴力不容易被辨别和发现,但也有明显的行为特征。

精神暴力是指通过辱骂、贬低、恐吓、诽谤等方式,直接影响对方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用故意冷淡或者拒绝沟通、不允许对方和外界接触、不给治病、不肯离婚等手段对对方进行精神折磨,强迫对方做不愿意做的事。

有精神暴力的人一般是情商较低,情绪不懂得如何掌控的人。

因此,在你们相处的过程中矛盾越积越多,对方也找不到正确的解决办法,才会以极端的方式对你进行精神控制。

幸好,这也是一种更容易被治愈的家暴形式,只要找到心态专家或情感导师,加以心态疏导,找到正确的处事方式,调整夫妻之间的相处模式,这种精神暴力行为会慢慢地变好。


4、经济控制

这是很少见的一种家暴形式,经济控制是指通过对家庭中的金钱财物、时间、交通工具、食物、衣服和住房的控制,限制对方的行动和意志的自由,造成对方人身和精神的依赖,达到控制对方的目的。

通常出现经济控制的情况,是因为女生年轻的时候把男生当作供养者,但男生发现源源不断的物质提高不能换来对方的爱时,就会以经济去控制对方的行动与自由。这时候要反省女性需要反映自身的行为,并适当地为丈夫提供情绪价值,能很好地缓解丈夫的家暴情况。

四、家暴的危害

1.对受害者

家庭暴力不仅仅对受害人的生命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危害、对他们的肉体造成了惨痛的伤害,还深深的摧折了他们的精神,受害人的人身安全和权利都遭受侵犯。


2.对社会

家庭是社会的基石,社会是由一个个家庭组成的。而家庭暴力不仅仅毁灭了家庭,也动摇了社会的基础。将妻子、儿女虐待致死或妻子无法忍受而反抗杀夫的案例时有发生,一次家暴会破坏多个家庭,动摇社会和谐。


3.对婚姻

505.jpg

家庭暴力是很多婚姻走向尽头的重要原因,一次家暴就意味着更多次的暴力。经常性家暴的家庭,肯定不会有和谐温馨的氛围,夫妻感情也必然会破裂。


4.对子女

在孩子还是胎儿时期,家庭暴力影响胎教;在孩子出生后,家庭暴力更是严重的摧残孩子的身心健康。

无论是对配偶,还是对子女、晚辈等施加暴力,孩子永远会记得这个最亲的人恶的嘴脸,特别是对于“记事早”的孩子们,年幼时就有记忆的家暴现象,会给其精神带来无法磨灭的伤痕,会让孩子变得敏感、脆弱,成长过程中,遇见不顺心、不开心的人和事时,会不由自主地联想起原生家庭”的遭遇,想起那些曾用恶毒的语言尽情辱骂和诅咒自己的父母……

很多孩子其实很懂事,当发现父母长辈并不理解他们时,不愿与之分辨、争执,久而久之,孩子的逆来顺受,导致变态、扭曲的暴力父母对孩子的身心伤害越来越变本加厉,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学业、情绪,更会改变他们的性格,让孩子变得阴郁、颓废、消极,甚至直接导致孩子对人生丧失信心、勇气。

如果情节特别严重,孩子会终止学业,在社会中流浪,甚至最终走上不归路、成为青少年罪犯。


五、如何应对家暴

1.摆脱家暴四方法

(1)避免激怒施虐者,及时逃跑。

(2)迅速报警。

(3)让警察及相关部门录口供、控制施虐者、进行验伤。

(4)向他人求助。

另外要注意,如果需要起诉离婚,可向律师寻求帮助,在法庭上解决财产分割、子女抚养、赔偿的问题。


2.妇女的做法

(1)立即反抗,不要逆来顺受,否则只会让他愈演愈烈。

(2)使用法律维权,不要进行私下报复,否则会毁了自己的一生。

(3)向居委会、村委会、妇联、女权维护组织寻求帮助。

(4)及时报警,必要时可以寻求网络帮助。

(5)如果丈夫有情节特别严重的家暴行为,女性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受害者被要挟、胁迫不准报警,亲属可以代替她进行诉讼。


3.社会及政府

536.jpg

(1)完善立法,尽快制定《反家庭暴力法》,修补法律漏洞,给予司法支持。

(2)鼓励受害者举报家暴行为。

(3)国家应建立一个完善的防止家暴系统,依靠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的共同努力构建良好有序的防家暴体制。

(4)增强性别平等教育和人权意识灌输,改变重男轻女、无视儿童个体意愿的观念。

(5)对受害者进行严密保护,防止打击报复。

远离力,勇敢说“不”!

END


来源: 澎湃新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pg


凡本平台发布的内容,版权均属于滦南融媒,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已经本台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滦南融媒。违反上述声明者,本台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此篇文章很值
赞赏激励一下
推荐阅读